高级检索
全部 主题 学科 机构 人物 基金
词表扩展: 自动翻译: 模糊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分享到:

“围城”寓言 ——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研究(1978—1989)

婚变题材电影指的以表现婚姻关系变化为主要情节线索的影片。新时期的婚变题材电影融合了文化反思、社会变革、个人解放等多重时代话语,使得这一时期的婚变故事书写呈现出更为矛盾、复杂的态势。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反思阶段的婚变通常具有“拨乱反正”的政治反思意味,徘徊阶段的婚变开始聚焦个体的情感困境,但婚姻道德仍规训着个体的情感欲望,多元阶段的婚变故事则逐渐消解了婚姻家庭的神圣性,走向更为开放的婚姻家庭观念。从叙事结构而言,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的表层叙事结构可以归纳为“知青返城”型、“错误婚姻终结型”、“新旧冲突型”、“第三者插足型”四种叙事模式,这四种模式并非完全独立,但其各自的主题表达存在不同的倾向性。其中“错误婚姻终结型”和“新旧冲突型”是这一时期占比最多的模式,既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反思特征,也折射出社会变革对于婚姻家庭、两性关系的巨大冲击。借用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理论,可以发现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深层叙事结构,其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为一种打破婚姻平衡的重要力量,反映出社会变革背景下对于“人”的价值发现,而“四化”建设的改革话语通常成为召唤个人返回家庭、恢复平衡的时代力量。从深层叙事结构所体现的人物形象来看,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中一共存在四类关键性人物,包括以“娜拉”、“陈世美”为代表的婚姻反叛者,以“秦香莲”、“大丈夫”为代表的婚变危机的被动承受者,以及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婚变事件的调和者。作为婚姻反叛者的“娜拉”是这一时期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形象,“出走而不得”成为了新时代娜拉们的最大困境,而象征爱情的“第三者”是八十年代最具先锋性的人物形象,她们承载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对于自我内在感情的肯定。从意义阐释而言,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中的婚姻围城是一个具有寓言性质的存在,冲破围城而不得的故事隐喻着社会转型时期个体所遭遇的传统阻力,而留下政治烙印的婚姻所产生的痛苦回忆则构成了另一座困住一代人的历史围城。

作者:
曹明艳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授予学位:
博士
学位年度:
2022年
导师姓名:
黎煜
中图分类号:
J905
关键词:
新时期;婚变题材电影;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围城”寓言
原文获取
正在处理中...
该文献暂无原文链接!
该文献暂无参考文献!
该文献暂无引证文献!
相似期刊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相关机构
正在处理中...
相关专家
正在处理中...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处理中...
友情提示

作者科研合作关系:

点击图标浏览作者科研合作关系,以及作者相关工作单位、简介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发文刊物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情况。

主题知识脉络:

点击图标浏览该主题词的知识脉络关系,包括相关主题词、机构、人物和发文刊物等。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 用户帮助| 辽ICP备05015110号-2

检索设置


请先确认您的浏览器启用了 cookie,否则无法使用检索设置!  如何启用cookie?

  1. 检索范围

    所有语言  中文  外文

  2. 检索结果每页记录数

    10条  20条  30条

  3. 检索结果排序

    按时间  按相关度  按题名

  4. 结果显示模板

    列表  表格

  5. 检索结果中检索词高亮

    是 

  6. 是否开启检索提示

    是 

  7. 是否开启划词助手

    是 

  8. 是否开启扩展检索

    是 

  9. 是否自动翻译

    是